一、什么是老年教育?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这是唐朝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出的句子,意指人的情怀因为年纪老迈而更加豪壮,因为境遇艰难而更加坚定,苍苍白发也不会抹去那直凌青云的志向与心愿。

从古至今来讲,“教育”一直是中国社会推崇并且重视的一项事业,而“教育”也向来不只是针对青少年进行的工程。“老当益壮,穷且益坚”——正是因为这些闪耀和豪迈的情怀,老年教育于是有了意义,它的目的恰恰就在于此,它让退休,离休,或是社会老人得以在新的社会化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完善,提高了他们晚年的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老年人们通过有目的的学习与活动后得以超越原本的自我,在课程与社会实践里发掘兴趣,学习技能,并从中寻找自信与本我。老年教育也是一直以来教育终身化的重要步骤。

二、老年大学的基本概况

世界上的第一所老年大学的创立可以追溯到1973年,它诞生于法国图卢兹,由皮埃尔·维勒斯教授创立。而我国的第一所老年大学于1983年在山东济南建立,距今已经有35年的历史,后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于1988年成立,属于自愿组成的非盈利性社会组织。

自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一大批老干部从岗位的第一线退了下来,各种离休,退休,社会老年人的群体逐渐庞大,截止至2017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有2.4亿,占总人口的17%,并且这个数字将在未来几年持续上升。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也使得社会对于老年人的关注度逐渐增强,2012年十一届人大常务会第30次会议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经过修改,明确表示了国家将进行人口老龄化的国情教育,老年人拥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老年教育将要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强调加强投入。另外,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指出:“到2020年,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原则上至少有一所老年大学,50%的乡镇街道建有老年学校,30%的行政村或居委会建有学习点,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的比例达到20%。”

同样截止至2017年,全国各级各类的老年大学和学校已经有约6万所,学员约700多万人,而老年教育的大方向基本可以确定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education, learning, happiness, and accomplishment)。”

三、了解老年教育

今年的六月初,我有幸来到了安徽省繁昌老年大学完成了一项调研并以此真正体验国内的老年大学教育体系。大学的操世栋副校长带领我参观了学校的教学设施,包括书法,国画教室,舞蹈教室,计算机房,电子琴教室等等。此外,他也向我展示了每一间教室中精心陈列摆放的学员作品,从书法国画到剪纸摄影,几乎每一幅的质量都高的超乎我原本的想象,能看出学员们在上面付出的汗水与努力。结束参观后,操校长为我提供了许多关于老年大学的资料以及背景介绍,材料内容包含了繁昌老年大学的基本概况,学风校训以及关于各类设施和课程的简介。

微信图片_20190929131451.jpg

安徽省繁昌老年大学成立于1987年6月,目前校内开设了专业课程36门,班级以及专业包括时政,党课,道德讲堂,智能手机,国学班(远程教育),诗词班,内科班,中医养生班,书法班,国画班,电脑初级与中级班,围棋班,象棋班,摄影班,数码照相班,花卉班,剪纸班,手工工艺班,太极拳班,柔力球初级与中级班,健身球班,舞蹈班,交谊舞班,国标舞班,国际舞班,音乐班,声乐班,黄梅戏班,京剧班,二胡初级与中级班,电子钢琴班,器乐班,葫芦丝班,中阮班,旗袍艺术队,扑克活动班,还有活动课四门,包括乒乓球,腰鼓,军鼓以及铜管乐。学校校务委员会下设学习宣传部,生活安全部和文艺体育部;校艺术团下辖12支舞蹈队以及军鼓队,腰鼓队,铜管乐队,合唱团。

繁昌老年大学的校训为“厚德,博学,和谐,创新”。在这之上,学校推崇“弘扬中华文明,自觉尊师爱校,保持年轻心态,树立长者风范”的精神,支持并且鼓励居住在县城地区的男50岁,女45岁以上,身体健康,能坚持学习的社会各界人士(离休人员,退休人员和社会老人)踊跃报名参与大学的学习与活动。大学今春在校学员1873人,聘请教师36人(储备教师35人),这些数字也保持着逐年上升的势头。

此外,不得不提到的还有繁昌老年大学一直引以为豪的一大教学特色——“三个课堂”。在“三个课堂”中,第一课堂为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学员们能够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参与,由导师讲解指导来进行学习。而在第二课堂里,学员们会被鼓励开展互助学习,多多沟通交流,以“能者为师”作为核心,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的与此同时也能够进行有效有益的社交活动,如组织实地考察和创立各类协会,举办歌咏会、诗歌朗诵会、书画展、研讨会、围棋与乒乓球各类比赛等。最后为第三课堂,学员们将在此课堂中学会融入社区,积极报名参与志愿者以及义工类的活动,真正做到“服务社会”。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但保证了学员收获到的知识具有权威和准确性,也同时为严肃的课堂带来了积极的互动性质。

在这些基础之上,操世栋校长也向我介绍了学校现正在逐年进步壮大的校园宣传工作。学校于2017年开创繁昌老年大学官方网站,一年多来,访客已达98000多次,即将突破10万人次。在文学艺术方面,大学编撰有校刊校报,每学年出版一期《晚霞诗刊》专集,迄今已连续发行23期。校报《繁昌老年大学报》,由每年一期增加为两期,现已发行12期。全校现已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各班队都建立了微信群以方便学员们之间相互沟通。

在了解繁昌老年大学的过程中,最为让我惊艳惊讶的一部分也莫过于学校的学员们在学习活动中达成的诸多成就。我在学校网站以及书面资料中了解到,学校于2016年,已经在县级以上新闻媒体发表文章、视频、图片等共120篇(诗,书,画,摄影等作品),其中国家级1篇,省级49篇,市级44篇,县级26篇。这个数字在2017年得到了更惊人的提升,学校发表的作品包括国家级13篇,省级54篇,市级95篇,县级515篇,在质量与数量上都可谓更上一层楼。不光如此,学员们在表演艺术上也展现出了不凡的才华。他们获得过的奖项包括并不限于:2015年6月,学校合唱团参加“芜湖市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合唱比赛”,荣获优秀奖。2016年10月,舞蹈二队代表学校参加“第五届全国老年大学文艺汇演,并荣获“杜鹃花奖杯(铜奖)”。2017年五月,国标舞班代表队参加“2017年中国宣城第四届国际标准舞公开赛,”荣获第一名。同年,学校举办30周年校庆,六个文艺专场包括80多个节目,作品展出200多件,创作校庆诗词、歌赋500多首,共有1600多名学员参加。

微信图片_20190929131516.jpg

在参观校园以及阅读资料的过程中,每一处教学设施,每一幅学员作品,以及每一段描述文字都使得我深切感受到老年教育存在的深度以及必要性。和我最初臆想的不同,区别于“老年社区”与“老年活动中心”,繁昌老年大学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它将课堂教育与社会活动所结合,规范的体系和硬件设施是给予学员良好的“校园归属感”的基本。三十年来,经过几代办学者的共同努力,繁昌老年大学获得了安徽省示范老年大学和办学先进单位的称号。而取得这种种成绩的根本原因,首先离不开县委政府对老年教育的重视,充裕的办学经费支持了老年大学的运行。再者,校内热心办学的学校领导班子根据老年人的需要制订了各科教学大纲和计划,并且培养了一支热爱老年教育的师资队伍和一群乐于奉献的学员骨干队伍。这所有一切结合并且诞育出的,就是繁昌老年大学拥有的理想且有意义的“老年教育”。

四、老年教育的意义

在参观完安徽省繁昌老年大学的校园以后,我有幸受到操校长的邀请参加了一场他特意召开的座谈会,由此更加深入的了解老年教育对于这些老年人学员们的影响与意义。

座谈会一共邀请到了16位学员,他们的年龄,性格,以及在学校的职务各不相同,大部分都是班长以及以上级别的干部,在探讨问题时候皆展现出极佳的精神状态,为在座的大家展示起才艺来也丝毫不显得扭捏或是小气,嗓音中气十足,谈吐大方,发言条理清晰,完全没有年逾花甲的无力感。

这场座谈会的主题是“老年教育的意义以及参加老年大学和坚持学习的原因”,大部分学员在谈论起这个话题时都十分感慨,可以颇有心得的说上十来甚至二十来分钟,而其中最主要也是最经常被提到的因素可以大致分为四点。

首先,一个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就是“退休失落感”。“现在中国正处在一个人口老龄化的高峰,”葫芦丝班班长,陈广京学员在他的发言中率先提到了这个概念,“而大批的退休人员在离开了工作岗位以后就有了大把的空闲时间,难免会觉得孤独。”而在他之后进行发言的校学委会主席,凌延龙学员也提出:“许多退休老年人在感到孤单时都会选择一些不良的嗜好,但这些嗜好不但不会磨削他们的精神上的孤独感,反倒使得他们更加空虚。”然而,在这个时候,老年大学就逐渐进入这些退休老年人的视野,开始变成一种他们新的精神上的寄托,他们在这个环境中开始有机会学习起了新事物,生活质量得到提升,由于经常锻炼的缘故身体素质也渐渐改善。许多学员都有提到,其实在进入老年大学学习之前,他们就已经对一些传统的或者较为小众的艺术文化十分感兴趣,所以对于可以借着在老年大学就读的机会发展这些兴趣感到高兴,并努力发掘了自己在这之上的各种其他兴趣。

第二,就是老年人对于校园和集体的“归属感”,在英语里被称为“school spirit”,直译过来意为“校园灵魂”。大部分的学员都有表示,在进入老年大学学习以前,由于空闲的时间一直都是呆在家中,他们因此没有什么途径能够认识大量相同年龄,相同兴趣的人。而老年大学作为一个规范的平台,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机会来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老年人,也给他们的晚年生活带来了高质量的社交生活。此外,黄梅戏班班长和书法班班长,谷兆华学员和冯菊妹学员也在发言中指出,支持着他们和大部分学员在老年大学坚持学习数年,乃至于十数年的原因,就是对于学校的这份归属感。“最早开始参与老年大学的原因是为了消磨时间,”冯菊妹学员说道,“但是我在老年大学找到了兴趣方向,感受到了学有所成的快乐,也结识了很多朋友,愿意去竞选班长,为大学服务,因为奉献所以感到快乐。”谷兆华学员也表示:“因为老年大学非常规范,也非常严肃,我觉得我属于这里。”正是因为繁昌老年大学良好的教学与社交氛围,学员们才能够感受到这种宝贵的集体认同感,正是因为集体需要他们,他们才愿意为了集体奉献,并从奉献中感到快乐,由此坚持作为这其中一份子认真并且快乐的学习活动。

第三,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是老年大学给予这些老年人的成就感以及强大的自尊。通过在老年大学里长时间的学习与活动,许多学员都从自己的兴趣中培养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成就,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曾经获得过奖项,亦或是书画文章诗歌得以在全国性的报刊杂志发表。校长助理,翟晓玲学员在提到自己的剪纸作品得奖,被国家级刊物发表,并且能够开办展览时无比自豪。“这其实是我一直以来的兴趣,”她在自己的发言中提到,“在完成剪纸作品以后我也会自己欣赏,那种成就感总能让我感到喜悦,在他们被发表、展出的时候,我总能感觉到我喜爱以及付出过努力的事物得到了肯定,我因此由衷的感到快乐,而我们的一生也正是不断学习不断努力的过程,每个人都应该抱有上进心和自尊自信的精神。”而大同小异的,许多学员们的发言中也都有提到对于这种“夕阳无限好”的精神的称颂以及对于自己“学有所成”和“老有所为”的喜悦。

最后一点,是健身球班班长兼教师,管卫群学员提出的“圆儿时梦想”这一感性并引起在座各位学员们共鸣的概念。“在我们小的时候,因为社会因素和家庭条件的原因,受到高等的教育本身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当时的我没有能力能够做自己真正想做、喜欢的事情,”她在自己的发言中颇为感慨,“而老年大学给我提供了圆这一梦想的机会,我得以在走出青年时代以后再次受到教育,去追求自己喜爱的事物,这原本就是可遇不可求的,我很幸运,我也会在老年大学坚持继续学习,继续成长下去。”她的发言结束后,许多学员都纷纷表示了认同与感叹,他们对于自己在步入晚年后仍有机遇完成自己青年时的梦想感到由衷的感恩和快乐。不仅如此,他们也表示,在老年大学中他们也同样学会怎么与社会共同进步,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和眼光来看待这个不断改变的新世界和周围的环境与人。他们在学习与社交的过程中逐渐了解现在社会与原先的不同处,并且开始用现代化的方式,比如电脑与智能手机,来获取信息。在这之上,老年人们在老年大学里认识到了学习是一生的过程,且“学习”不只是被赋予青年人的机会,儿时的梦只要愿意去实现,永远都不会太晚。

而在座谈会的末尾,在最后谈到对于繁昌老年大学或者老年教育有什么可以改进的看法时,在座的各位学员们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特殊独到的见解。关于硬件方面,有些学员表示希望学校可以扩大规模,提供更多样化的课程和教学资源来满足不同兴趣和不同年龄段的学员的需求。而在软件方面,有的学员希望某些课程的设置上可以更加贴近老年人的需求,例如学校的初级电脑课程,这一课程的主要内容有打字,但因为老年人视力常有不便或者指关节不够灵活,使用电脑也主要是查看新闻或是看视频,打字这样的课程设置常常不匹配他们的条件与需求。不仅如此,另外也有学员提出了师资有时不匹配的问题,学校有的课程偶尔会因为资源问题会为学员们匹配执教小学的教师,这使得该课程的学员们会在课堂中无法进行系统且有效率的学习,从而形成问题。而撇开软件与硬件问题,学校的对外宣传手段也有可以提升的空间。在2016年开设官方网站并获得大量点击后,学校可以继续在各大网络平台进行积极宣传,例如开办官方微信公众号,视频账号,以此来扩大受众群体并且让更多人了解和正确看待老年教育,提升社会关注度以及大众认知度。

五、总结与思考

伊曼努尔·康德曾说过:“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

而宋朝诗人陆游在他的诗作《与何蜀州启》中也说过:“老骥伏枥,虽未歇于壮心。”

正因为步入晚年,人生这一支壮丽的歌曲才应该在动人的火光中唱到终结。这时候,人们的学习不再为功名,不为生存,不为任何人,只是为自己。老年人不应该被社会所划分成“弱势群体”的一员,而这时候,老年教育就是他们认清并且唱响自己价值的序曲。在这一处,老年大学给他们曾经的梦想与现实牵上线,线的那一头是呐喊,线的这一头尊严和成就,而线的名字,叫做“梦想”。

在如今老龄化严重的社会里,老年人们一直是这个集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的需求,想法,以及声音,应该受到重视和理解,老年教育也不应该是小众甚至浮于表面的来自社会的“关怀”。“老年大学”也不应该作为一个空荡荡的名头存在,它不光应该拥有知识和课堂,也更加应该拥有真正热爱集体,将自己视作集体的一员,愿意为集体奉献的学员们,老年人们在这个平台认识了解社会,也在此将他们自己和社会连接在一起,发出自己的火焰和光芒。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情怀与壮志从来就不会随白发老去。

来自: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