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老年教育的实践中正确理解和把握人生晚年末端“教育”的本质属性呢?

微信图片_20190927104227.jpg

图片来源:网络

其一,正确认识、理解和固化“老年教育”本质属性。老年教育是国民终身教育的一部分,这个阶段“教育”的内涵需要进一步丰富;“教育”的外延需要进一步扩大。各级各类老年大学的管理者和教师群体,尤其需要这样的理论认识。“学习”,是老年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老年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广大老年学员增长知识水平,提高技能水平,丰富生活内涵,升华生命质量。因此,老年教育实施过程中“学习”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必由之路。老年教育,既然是“教育”,那么就需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属性——通过教育增长老年学员的政治思想水平,增长老年学员的知识技能水平,进而达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境界。这组理念在逻辑关系上,是大前提、小前提和结果的关系——“老有所学”是大前提,学员主体只有在老年大学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才能体现出“教育”的属性和作用;“老有所乐”是小前提,学员主体只有在老年大学得到了他们希望得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在心理上产生获得感,进而产生精神愉悦,这是“教育”属性的进一步延伸;“老有所为”是大小前提产生的结果,学员主体的精神世界感受到的“收获”和“愉悦”,共同作用于他们的行为,产生“老有所为、服务社会”的动能,这是“教育”属性的本质升华。如此,老年教育的“教育”属性便得到了最大化的体现,老年大学的办学目的和办学质量也就真正落到了实处。

微信图片_20190927104302.jpg

图片来源:网络

其二,正确理解和把握“教育”和“老年教育”种属概念的区分。概念的逻辑区分,有助于老年大学实施“老年教育”的制度选定、方法选择、教学管理、质量预设等常态化工作能够在“有计划、有目标、有内容、有方法、有秩序、有效果”的教育轨道中运作。“教育”是属概念,外延巨大,包含着从普通教育到特殊教育所有的一般特征和规律;而“老年教育”是种概念,外延较小,是人生晚年的一段特殊教育,是有别于小学中学大学等普通教育的“教育”。因此,“老年教育”是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点所实施的教育,既要遵循教育的一般性规律(传授知识技能、陶冶心志情操),更要遵循老年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应当是老年教育的“特殊性”所在。老年大学实施“老年教育”的制度制定、教材取舍、方法选择、教学管理、质量预设等常态化工作,都需要根据老年学员特殊的身心特点开展一切工作,充分体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办学宗旨。

其三,正确把握和实践老年教育过程中“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专业教学是老年大学的中心工作,需要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编制教学大纲,拥有相对固定的专业教材,拥有相对固定的合格教师,也需要编制教学计划,认真备课撰写教案,选择适合老年人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预设可实现的周期性教学目标,既定教学内容的可行性考核,教学任务实施过程中的周期性分析总结等等,这是任何学校教学工作都必须遵守的普遍性规律。实施老年教育,开展老年大学的教学工作,也必须遵循这一基本规律。但是,也要充分考虑到老年教育、老年大学教学工作的特殊性,针对老年人的教学,以提高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为教学工作的最终目标,“适度”“实用”“能理解”“可接受”“有收获”是老年大学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既要摒弃“娱乐”第一的思维定式,也要防止过度拔高老年教育教学目标的急功近利思想。应该明白:老年大学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提高老年学员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提高老年学员的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从而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而不是去培养舞蹈家、歌唱家、画家和书法家,这不是老年大学教学所能够完成的任务。老年大学既没有这样的培养能力,也没有这样的社会预期。因此,老年大学的教学工作,终极目标和任务指向不能跑偏。

来源:老年教育杂志社